來源:本站 作者:匿名 發布:2020/4/16 瀏覽次數:2007
2.9 熱處理工藝自動監控及能耗管理智慧化試點
熱處理配置了調質、滲碳、滲氮、表面淬火、退火等熱處理能力,熱處理設備具備對工藝過程參數監控并自動調整、記錄能力,通過掃碼,設備可讀取服務器端工藝要求,自動調整溫度,升溫速度,保溫時長等工藝要求,并可將監測記錄上傳至服務器存檔,確保熱處理過程可控性。
熱處理現場進行了能耗管理智慧化試點,將現場的能耗數據通過智能表進行采集,經網絡通信線采集網關匯總,然后轉至交換機進行數據處理,由計算機展示軟件顯示處理后的數據。不同用戶可以在網絡內不同地方通過計算機進行登錄,隨時查看數字化工廠的能耗情況,進行能耗管理和監督,方便不同區域共享能耗數據。
圖5:熱處理作業看板
2.10 涂裝自動化
①涂裝區根據產品的外形尺寸分5條線,長窄件線(動臂、斗桿)、寬長件線(上、下)、超重件線(配重)、小件線(油缸)、薄板件線,全部采用水性涂料,長窄線和小件線采用機器人噴涂,可通過程序控制機器人噴涂位置,有效提高涂料的利用率。
②涂裝物流輸送采用AGV、空中輸送線和裝配線形成板塊,與MES聯通成立生產控制中心。
2.11 裝配揀配無人化、裝配線柔性化
①裝配區通過AGV進行物料揀配,實現了無人自動化配送。裝配區分機型建設3條主線,主線形成Y型結構,主線與分裝線成書狀型。上車與下車分裝采用AGV分裝,合車采用板鏈線,分裝線采用滾動線與KBK全覆蓋。
②裝配線實現了多品種柔性化混裝生產。
③建立完善的扭矩管理體系,運用了先進的定扭工具,保證了裝配質量。
④裝配現場可視化與信息化應用較大提升,MES系統得到廣泛使用。
⑤裝配線與倉庫自動化聯動,現場所需物料,可根據掃碼自動配送到位,準確率≥95%。
2.12 工廠智能物流
推進智能工廠建設,生產現場的智能物流十分重要,尤其是對于離散制造企業。智能工廠規劃時,為了盡量減少無效的物料搬運,在裝配車間建立了集中揀貨區,根據每個客戶訂單集中配貨,并通過DPS方式進行快速揀貨,配送到裝配線,基本消除了線邊倉。
在加工工序之間采用帶有導軌的工業機器人、KBK、輥道來傳遞物料,裝配現場采用AGV、RGV(有軌穿梭車)等方式傳遞物料。在車間現場根據前后道工序之間產能的差異,設立了生產緩沖區。立體倉庫也在后續的規劃之中。
3、強抓信息與實際同行,促進智能計劃分解
以智能計劃運算為核心思想的計劃管理已經成為山河智能ERP的標準和核心功能,生產計劃排程使用的數據來自ERP系統、主生產計劃和需求計劃。主生產計劃員根據年度產能規劃與生產布局,利用信息化系統工具,自動分解排程計劃,并預測出在主生產制定的周期和范圍的自制件和采購件的供需情況,下達到各個子模塊平臺,由生產和采購分別執行。同時,應對計劃排程的多樣化和緊急訂單的應急處理,能靈活調整,協同計劃下游各業務環節的數據聯動,打造智能計劃分解模式。
同時實現產品BOM生命周期管理,與ERP無縫集成,推行設計BOM、工藝BOM、制造BOM、銷售BOM、服務BOM的深入應用及管理。BOM信息傳遞進ERP系統,ERP系統充分共享這些基礎數據,實現了企業數據流的閉環管理與企業級范圍內的信息集成要求。形成以產品BOM為主線的業務開展,每個環節都基于產品BOM開展業務,數據管理和數據流清晰明了,更方便更簡潔。
形成以產品BOM為主線的業務開展,每個環節都基于產品BOM開展業務,數據管理和數據流清晰明了,更方便更簡潔。
圖6:集成示意圖
PLM與ERP的集成,打破了PLM與ERP之間的壁壘,用戶不管在哪個環境中工作,都能夠進行雙向的信息交互,消除了以手工方式把PLM數據錄入ERP系統所造成的時間與成本消耗,以及難以避免的疏漏和錯誤,并且真正實現將系統集成與企業的業務流程緊密結合。單個物料編碼錄入系統的時間由原來的34秒降低到4秒,單個BOM的錄入時間有原來的3分鐘,降低到現在的10秒。效率增長近20倍。
通過接口文件及外部數據交換平臺的集成方案實現方式比較簡潔,可提供導入數據信息及校驗規則自定義管理,滿足不同企業差異化應用的管理需求。下面詳細介紹接口級集成方案的實現框架(不同企業的PLM實施方案和應用程度不盡一致,集成接口的應用方式也存在一定差異)。
圖7:集成示意平臺
4、信息協同,營造現代化供應體系,實現智能制造新動態
在當今的商業市場上,人們對于能夠為企業戰略采購提供幫助的應用軟件的需求持續增長。尤其是對于制造型企業而言,這種需求增長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采購決策對企業的收益越來越重要。據投資銀行Stephens的一項調查顯示:現在采購及購買成本占到了整個銷貨成本60%。采購及購買成本所占比例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是,現代制造型企業越來越依賴于供應商為企業制成品所提供的增值部件。企業終端產品的大部分價值都來自供應商,因此,制造型企業在尋求成本控制以及競爭優勢的時候就需要更好的供應商管理系統。近年來在集團大跨越的背景下,產能大幅提升,為提升采購物料的供應能力,實現供應商的齊套物料供給,山河智能建立了一套企業和供應商之間的信息互通的管理平臺,提供采購業務中從采購訂單到采購交貨、結算等全過程詳細管理,解決企業采購過程中對外的管理問題,提供準確及時的采購需求,及時跟蹤反饋采購過程中出現的變動及異常。幫助企業增進與供應商的交流并與其建立起更有效的合作,同時也能夠幫助企業改進生產流程控制、做出更完善的供應商分析、選擇并優化企業的供應商選擇決策。
圖8:信息協同
加強集團對整體供應鏈運作的管理,并同步優化供應鏈,提升效率和效益。實現工廠供應鏈與采購招投標平臺的集成,建立供應商門戶。系統支持導入和集成現代物流技術,如物資條碼技術、商品條碼、箱碼、無線掃描、庫位管理等,加快物流速度與庫存周轉率。
圖9:優化供應鏈
同樣在產能大幅度提升的前提下,為應對多品種小批量,品類繁多的零部件加工、焊接、組裝等交集的管理模式,山河智能在一個平臺上統一實現多工廠協作的生產管理系統,引進了生產執行系統MES管理系統,監控從原材料進廠到產品的入庫的全部生產過程,記錄生產過程產品所使用的材料、設備,產品檢測的數據和結果,以及產品在每個工序上生產的時間、人員等信息。這些信息的收集經過MES系統加以分析,就能通過系統報表實時呈現生產現場的生產進度、目標達成狀況、產品品質狀況,以及產的人、機、料的利用狀況,這樣讓整個生產現場完全透明化。實時反映物料狀態,對所處位置、狀態、工序、批次等信息進行實時采集、統計。實現全面的批次跟蹤,簡化批次跟蹤過程工作,提高批次跟蹤的可信度,實現全生產過程之先進先出。提供更好的物料現場跟蹤能力,對實物更好地掌控。企業的管理人員,無論何時身處何地,只要透過互聯網就能將生產現場的狀況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身在總部的老板亦能通過MES獲取信息運籌帷幄,遠在配套供給的客戶當然可以來關心他們的訂單進度、產品品質。山河智能在可視化、透明化的智能制造工廠的大道上,邁出了新的步伐。
圖10:料、設備、質量等各類采集分析數據
山河智能在2016年啟動MES條碼項目后,實現全生產過程之先進先出。提供更好的物料現場跟蹤能力,對實物更好地掌控。生產管控及作業效率得到提升,之前平均滯后1.5天,現在可以做到實時,計劃人員去現場核實生產進度時間大大降低,對生產異常情況之前需要花費1-2天的時間追蹤的問題,現在只需1-2小時就可以 ,效率提升80%。
圖11:MES條碼
通過物料全面跟蹤和實時數據采集,可以及時向ERP傳遞相應數據,幫助ERP相關單據自動錄入,減少人工錄入,改變過去補錄ERP單據的滯后性,同時提高數據的準確性。在對產品工序數據梳理的基礎上,將工單分解成工序計劃,實現每個工序工期與產量計劃,并將加工過程中采集的數據反饋到工序計劃中,對超期和產量不達標情況進行預警。生產現場可實時監控生產進度,可對每個工序的投入和產出進行分析。生產管控及作業效率得到提升,工人報工時間大大降低。之前一個工人一天平均需要花費20分鐘填報手工報工單,現在作業完成后掃碼實時完成報工,效率提升170%。
來源:巨靈鳥 歡迎分享本文
上一個文章:中小企業管理要點分析
下一個文章:企業信息化建設案例分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