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站 作者:匿名 發布:2020/2/13 瀏覽次數:1400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使越來越多的東西開始通過網絡購買,超市去的越來越少。做為一名中度網購用戶,雖然網上購買各種商品,除去在幾天內補充采購的情況,我幾乎沒有從老客戶那里去重復的購買習慣,盡管最后還是在老客戶那里成交但是我還是會在別的地方逛一圈,這跟以往在購物中心的體驗是完全不一樣的,那是更習慣在已光顧的商家進行購買。
在網絡時代,重復購買不再是人們最喜愛的購物方式了。表面上互聯網改變的是用戶的入口方式,其實網絡對大家的消費習慣的改變更加明顯,我們每天都在認識越來越多的人,確越來越忽視身邊的熟悉的人,如何留住老客戶成為互聯網時代的新問題。
在網絡營銷成為互聯網最火熱的現象時,另一方面,不可忽視的,網絡營銷也是泡沫最大的區域。盡管網絡營銷現今已經成為主流,但微博、微信、今日頭條對于網絡營銷都諱莫如深,是什么讓網絡營銷變得炙手可熱呢?
在農耕時代,人和人之間關系是靠血緣和地緣維系。在工業時代,人與人之間關系是靠法律和契約維系。今天的網絡時代,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靠什么維系?我想應該是信用吧。消費者和商家、人和人是通過信用聯系的,信用通過人的具體行為得到反應,每個人都在積累自己的信用。既然大家都不作惡了,為什么營銷被平臺和用戶都有點“惡意”敵視?
通常來說,網站有義務保護用戶享受有序的信息服務,商家有義務保護消費者享受有價值的商品服務,網站和商家本來都具有面向用戶和客戶有序服務的意識,問題是,客戶與用戶并不重合,營銷就容易變成商家犧牲網站信用來服務自己的客戶。
社交網絡平臺存在著兩層關系,第一是用戶與網站的關系,第二是消費者和商家的關系,消費者和商家的關系寄生于用戶與網站的關系之下。
在早期商業中,廣告是營銷的普遍使用方式,爛大街的鴻茅藥酒廣告就是例證,互聯網本身能夠提供點對點的消息傳遞功能,但急功近利讓本來可以做到更細致的營銷變得粗放,所謂精準營銷很多時候卻變成了犧牲消費者的隱私。
信息社會,信用運營比貨幣運營更重要,如果不做信用運營,營銷就會越發燙手。
對有志從事網絡營銷的職場人士來說,當今互聯網處于大爆發期,各行各業都需要網絡營銷,而網絡營銷又分為自媒體、sem、seo、電商四大部分,就業發展方向還是很廣的,薪資的話一般1-3年能拿到10-15k,3年以上可以拿到15-20k,當然如果你做得好1年收入幾十萬是不成問題的。
來源:巨靈鳥 歡迎分享本文
上一個文章:倉庫免費軟件哪個好
下一個文章:網絡營銷和傳統營銷的對比分析